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神农架
更新时间:2024-04-27 04:14:11

基本解释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族、土家族、回族等民族,人口近8万。

  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神农架野生植物丰富,如珙桐、水杉、香果树、连香树、银杏、梭罗、红豆杉等。神农架也是一座天然百草药园,有中草药材2013种,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笔枝”天麻,党参,当归等。

  神农架凭借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至今较好地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

  神农架素有科学迷宫之称,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有神奇的白化动物,吸引着科学考察人员和海内外游客。神农架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风景垭、板壁岩、大九湖、神农顶、植物园、炎帝祭坛、千年古杉、香溪源、天门垭、燕子垭、植物标本馆、红坪画廊、古犀牛洞等。

  白色动物王国--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松鼠、白蛇和白熊。

  神农白熊,毛色纯白,性情温驯,头部很大,两耳竖立,一条不满二寸的小尾巴总是夹着,貌似大熊猫,只是嘴部比较突出。它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箭竹林中,以野果、竹笋、嫩叶为主要食物。神农白熊喜欢与人嬉闹,甚至主动爬到人们的怀里闭目养神。它的嗅觉灵敏,善于寻找食物,饱食后常手舞足蹈。神农白熊已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獐和白麂在古代就被人们视为国宝或神物。獐、麂同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动物,古时统称为鹿。一般的獐、麂毛色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而白獐和白麂通体毛色纯白,眼珠和皮呈粉红色。

  野人之谜--神农架的奇幻、神秘、引人入胜还在于它拥有一种传奇性动物-“野人”(亦称“雪人”或“大脚怪”)。50年代以来,神农架不时有“野人”存在的报告传来。

  1976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鄂西北奇异动物考察队”深入神农架原始林区,探杳“野人”足迹。收集到了“野人”的烘便、毛发等实物,测杳了“野人”脚印。经初步鉴定,“野人”是一种接近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近几年来,又有多名考察队员和游人目睹了“野人”的存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捕获到一个活的“野人”,因此神农架“野人”仍是一个谜。

详细解释



   蒙着神秘面纱

  神农架位于中国长江与汉水间的川鄂交界地带,有“华中屋脊”之称,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处达3105米,有多种气候类型。

  提起神农架,人们不能不想到“野人”。从古至今,大量的关于野人的记载和野人的传说让人难辨真伪。1977~1980年,有关部门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野考,搜集到大量关于野人存在的证据,如野人毛发、脚印、粪便等,还发现野人住过的竹窝。考察结果似乎向人们昭示:神农架的确存在一种不为人们所知的奇异动物。

  其实,神农架不仅仅是野人令人称奇,还有更多的神秘现象。

  在一个叫阴峪河的地方,栖息着大量的白色动物。这里终年少有阳光透射,适宜白金丝猴、白熊、白麂、白蛇等动物栖息,此外还有白乌鸦、白猫头鹰、白龟等等。据说,那里的白蛇通体洁白无瑕,盘踞时犹如一尊玉雕,挺立时就像一根银棍,贴地而行,速度奇快。世界原来只在北极地区才发现有白色动物,这么多动物在神农架变白,成了科学上的待解之谜,因为这绝不仅仅是气候因素能决定的。

  1986年,当地农民在深水潭中发现了3只巨型水怪,它们全身呈灰白色,头部与大蟾蜍相似,两只圆眼比饭碗还大,嘴巴张开时有1米多长,两前肢生有五趾。浮出水面时嘴里喷出的水柱高达数丈。

  不仅如此,与水怪传闻相呼应的还有关于棺材兽、独角兽、驴头狼的传闻。据说,最早发现棺材兽的地点是神农架东南坡,这是一种长方形怪兽,长着很大的头、脖子短粗,全身为麻灰色毛,跑起来的惯力可以撞断树枝。独角兽体态像大型苏门羚羊,后腿略长,头像马,前额正中生着一只牛角一样的黑色弯角,约40厘米长,从前额弯处呈半圆弧弯向后脑。驴头狼好像是一头大灰狼被截去狼头换上了驴头,是个体型远大于狼的灰毛家伙。

  除了奇怪的动物耐人寻味外,神农架还有许多地质奇观更是蔚为壮观。在红花乡境内有一条潮水河,让人迷惑不解的是河水一日早、中、晚各涨潮一次,更神奇的是潮水的颜色会因季节而有所不同,梅雨之季水色碧清,干旱之季水色混浊。

  宋洛乡有一处冰洞,洞内温度与洞外气候大相径庭。当洞外自然温度高于28℃时,洞内就开始结冰,山缝里的水沿洞壁渗出,形成十余米长的冰帘,晶莹剔透,美不胜收,滴在洞底的水则结成顶端如蘑茹状的冰柱,而且为空心。洞外天气转冷时,洞内的冰就开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内温度反而高于洞外。

  与宋洛冰洞相应成为另一奇洞的是木鱼镇的冷热洞,洞中时而冷风习习,时而热浪滚滚,目前还没有一个最合理的说法来解释这一冷热忽变的现象。还有官封乡的鱼洞,洞里水色伴着春雷产生变化,春雷过后,水色由清变浊,等水色完全浑浊后,成群的鱼在洞里游来游去,这些鱼如筷子般长短,无鳞无甲、洁白如银,场面蔚为壮观。

  神农架这块神奇之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好奇的人,不知道谁何时才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景点

  神农溪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至巫峡口东汇入长江。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余处。水道虽狭急却清浅,漂流极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农溪流经三个风景各异的峡谷--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两岸风光奇美,峡谷 中少有开阔地,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船行峡中,如穿幽巷重门。一座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峰劈面压来,几乎望不见前面的水道。

  在以险见长的棉竹峡中,难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钟乳凌空倒悬,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险滩30多处。乘舟漂流,全凭船工技巧,令人心跳砰然,却是有惊无险。

  鹦鹉峡是三个峡中景色最秀丽的一个,两岸植被如缨络垂挂,四季长青,岩水滴渗,飞瀑涌泉,奇观迭现。有一段峡谷,无论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开的鲜花,故名“年花滩”;有一处“九股水”的地方,溪边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浊、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神农溪最后一个峡谷是龙昌洞峡,此峡对峙均宽不足二十米,两岸壁立水中,连绵不断,曲折迂回长达五千余米,大有矍塘峡夔门之雄。

  沿途可见人文景观--岩棺群和古栈道。峡东岸离水面150米高的绝壁上,有许多小洞穴,深浅不同地放置着岩棺,肉眼清晰可见。

  神农溪堪称无污染的天然之流,溪水碧澈,一清到底,除“三色泉”外,几乎见不到一缕混水。溪底遍布五色石,如花似锦。湍湍处水流如雪似雾,船行如飞;水缓处形成幽静平湖,浓绿莫测,扁舟荡漾;浅滩处水深不及膝,船底与河中卵石相摩,格格有声,全靠拉纤。

  漂流神农溪所乘的船,形如半个剖开的豆荚,当地人称为“豌豆角”,小巧轻便,用坚硬耐磨的花栎木制成,浮力大而吃水浅,可在水不及膝的浅滩处行驶。“豌豆角”全凭人工操纵,每条船需六名船工,船工撑船是神农溪景观之“最”。神农溪水急滩险,船工几无立锥之地,全需涉水拉纤,走在最前边的“头纤”和船尾的“驾长”带头吼起号子,声震峡谷,船工前呼后应,力随声出,一鼓作气,拉上滩去。下水时船在呈“之”字形的水道中横冲直撞,“驾长”手中一把橹一杆篙控制着船的方向,船在急湍的水流中飞速窜行,船中乘客心跳如鼓。 神农溪经过两个土家族小村寨。掩映在凤尾竹、芭蕉叶、柑桔林、乌桕树中的村寨恍若世外桃源。此处溪水幽平,彩石满滩,游人可在土家吊脚楼中休憩,或游泳,或捡石,或去村中参观古老原始的水磨、石碾,观赏土家人粗犷的巴山舞、对山歌,品尝、苞谷酒和土家饭菜。

  相传王昭君在出塞和亲之前,曾回故乡省亲,她路过溪边,在溪流中洗脸时,将一串珍珠失落其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芳香扑鼻,故名香溪。

  每逢三月香溪河畔桃花盛开,河水中可看到一种淡红色的鱼。此鱼身分四辨,形似桃花,故名桃花鱼。传说中,昭君在回乡省亲后,临别时依依不舍地在船头,昭君手弹琵琶向亲人告别,悠扬婉转的琴声,倾诉着心中的依依眷恋。琴声中,两岸桃花纷纷飘落水中,随着琴声化作桃花鱼。鱼群围着船儿,一直护送昭君远去。香溪源头,奇峰竞秀,林海深处,云游雾绕,林间奇花异草竞相开放,山中溪沟纵横,伴随着草木的芬芳。可见这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灵秀之地,才是溪水飘香的真正原因。

  神农祭坛

  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高21米,宽35米,相加为56米,以示中华56个民族紧密团结,欣欣向荣。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驱,双目微闭,洞察秋毫,似在思索宇宙。祭祀区内,踩在脚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在代表地的方形图案中,五色石分别为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近处,高10米的图腾柱分别立于祭坛的左右两边,柱上的大小牛首以示神农氏为牛首人身,子孙后代繁衍之意。图腾柱的前方有两幅大型浮雕,展现了神农氏一生的丰功伟绩。两幅浮雕之间设有九鼎八簋(古时人们用以煮盛的物品,现为中华民族的最高祭祀礼器)和钟鼓楼以供炎黄子孙在此祭拜先祖,寻求庇佑。登高343级台阶,便来到了雕像前的瞻仰台(古时为天子祭礼,瞻仰的地方)。

  神农祭坛的烧烤篝火晚会,以神农架山民生活为背景,反映民风民俗,表现力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狩猎,娶亲,双花棍等舞蹈把山民们真实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歌对唱,更是反映了神农架青年男女亘古不变以歌为媒,鞋定情的爱情表达方式。晚会还有品尝野味烧烤食物,山妹子给来宾敬饮神农黄酒,教唱山歌等,整个晚会高潮迭起,趣味丛生。

  神农顶景区

  神农顶景区号称"华中第一峰",峰顶漫天飞雪,滂沱暴雨、沉沉云雾织就了一块厚厚的面纱,终年罩在头上,使人难识真面目。唯有夏秋之季,天晴之日,云开雾散之时 ,立身于峰顶,府视四野,万千景象方可尽收眼底。神农顶端,岩石裸露,石林耸天,不见树木,唯有苔藓、蕨类铺在地上,一片原始洪荒的景象。但在山腰,无论是陡峭的南坡,还是略缓的北坡,在那翠绿而又松软的草甸上,都鲜明的分出三个层次来:一层是箭竹林带。箭竹环山而生,成块连片,排列有序,随风起涛,有如护卫山寨的坚实城墙。一层是冷杉林带。棵棵冷杉,耸天傲立,顶风冒雪,苍翠欲滴。一层是艳丽的杜鹃林带,一簇簇偎依在挺拔的冷杉怀抱里,花色夺目,娇态媚人。

  关于神农顶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古时山脚下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英俊勇敢,女的秀丽能干,彼此相爱,日益深厚。山霸马皇得知后,顿起恶念,欲带家丁抢女青年做"压寨夫人",捆男青年作奴仆,两人闻讯后偕同避逃,山霸随后追赶至山顶,用毒箭射杀他们。这时恰被神农氏发现,随手撒下一把竹米,化为无数箭竹,将山霸活活困死在竹林里,变成了蚂蝗,旋即神农氏用手抚摸两个青年,男的变成了苍劲挺拔的冷杉,女的变成了娇艳的杜鹃。从此,他们在这里结为伴侣,形影不离。

  神农架大九湖景区

  被誉为“小呼伦贝尔”的高山平原,面积达三十六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80米,是神农架狩猎场建设地。可让你领略“风吹草底现牛羊”的独特景观,传说这里曾是薛刚反唐的屯兵地,至今仍保留阅兵台,一至十帅字号营地。其景之美,令人迷而忘返。

  野人

  野人是世界四大谜之一,“野人”这个称呼,为群众习惯语,由于目前还没有捕捉到活的个体,也没有取得完整的标本,因此,一些科学工作者称之为“奇异动物”。

  神农架野人历史上流传之久,三千年以前的古藉中早有记载。在神农架山区,目击野人的群众干部达数百人之多,群众看见的以红毛野人为最多,也有麻色和棕色毛的,有少数目击者甚至撞见过白毛野人,从目击者讲述的情况中,有的看见被打死的野人,有的挨过打,有的看见野人被活捉,有的被野人抓后又逃了回来,还有人看见野人在流泪,也有野人向野人拍手表示友好,直到1976年5月14日,神农架林区的6位干部在椿树垭同时见到一个红毛野人后,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从197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科学考察队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了多次的考察。考察中,发现了大量野人脚印,长度从21厘米到48厘米,并灌制了数10个石膏模型;收集到数千根野人毛发;在海拔2500米的箭竹丛中,考察队还发现了用箭竹编成的适合坐躺的野人窝。神农架野人是神农架山区客观存在的一种奇异动物,虽然已初步了解到这种动物活动地带和其活动规律,但要揭开这千古之谜,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考察,神农架旅游委员会已将野考作为一项旅游项目。

  野人毛发对搜集到的野人毛发,科学工作者从光学分析鉴定到镜制片鉴定,从对毛发微量元素谱研究和微生物学测试等,各项研究所取得成果表明,野人毛发不仅区别于非灵长类动物,也与灵长类动物有区别,有接近人类头发的特点,但又不尽相同。参加研究的科学家认为,野人属于一种未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野人脚印科学工作者对野人的脚印的观测研究表明:在神农架所发现的野人脚印与已知的灵长类动物的脚印无一等同,比人类的脚落后,比现代高等灵长目动物的后脚进步。两脚直立行走,可确信一种接近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存在。

  野人的粪便最大的一堆重1.6公斤,内含果皮之类的残渣和昆虫蛹等,可推想其食物结构。最令人 惊叹的是野人窝,它们用20多根箭竹扭成,人躺其上,视野开阔,舒服如靠椅,经多方面验证,此绝非猎人所为,更绝非猴类,熊类所为,它的制造与使用者当然是那介于人和高等灵长目之间的奇异动物了。

第一留学(diyiliuxu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第一留学 diyiliuxu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2